這幾天剛好寒流來襲,原本擔心的外拍可能會在風雨中進行,結果在各方神明的保佑下,外拍當天出了個大太陽,藍藍的天空加上暖暖的陽光,真是適合外拍的好日子,尤其是原本綠的發亮的楓葉,在這次強烈寒流中,終於轉紅了...也讓我今年圓了拍攝楓葉的夢......




( 謎之音...補兩張參加外拍比賽的照片...... )






        這次的外拍行程按表操課,先來一下寺廟之旅。第一站來到大仙寺,大仙寺又名大仙巖,或稱舊巖,可以說是臺灣第一巨剎,位於白河鎮仙草里岩前一號,這座巨剎是清康熙四十年(西元1701年)臨濟高僧參徹創建。

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 大仙寺是建在枕頭山山麓一座丘陵斜面,殿宇美侖美奐,環境清幽雅潔,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巨像。在這座巨剎中,住有和尚,尼姑四百多人,這是臺灣的寺廟中僧尼同寺人數最多的地方。大仙寺佔地三甲餘,殿後山林,古木參天,到處置有石椅石桌,供遊人小憩。遊覽大仙寺,最令人難忘的是大仙寺的素食大鍋菜,到這兒遊覽,參拜的人,中午時分都可在寺內進食,大鍋素菜,吃起來頗有味道,令人回味無窮。




        冬天水池裡都沒水,當然也就沒有魚囉!!




        其實這地方小時候已經來過不知道幾回,只記得以前交通不方便時,騎機車要騎很久才能到達,現在南二高通車了,從台南不用一個小時就可到達,隨著年紀的長大,時間也縮短了我的回憶。逛完了大仙寺,繼續前往第二站 / 碧雲寺,先來了解一下碧雲寺的由來,相傳在清乾隆五十七年(西元一七九二年),一名叫李應祥的文士自大陸來台,起初在阿公店(現岡山鎮)居住,三個月後登上火山大仙岩,於嘉慶元年(西元一七九六年)為尋晚年隱修之所,而攀山涉水,由於李應祥善於勘輿,發現在枕頭山南腰“半壁吊燈火”傳為麒麟穴,於是披荊斬棘,自大仙寺內迎回觀音聖像坐鎮於此,隱遁修行,即為今天碧雲寺的開山起源。 






        碧雲寺真正興建廟宇,是當時附近的八位儒生,因仰慕李應祥學養品德,而與一書僮前往拜師苦讀,嘉慶十一年(西元一八0六年)前往福州趕考,連書僮九人皆應試登科,九人感佩觀音靈佑,於是合資大銀千兩,購買當時他們師徒所開墾的田地,捐作寺產,並興建寺廟,稱為碧雲寺,這座寺又稱為“新岩”,大仙寺則為“舊岩”。




        清道光甲辰年,西元一八四四年,因為兵燹肆虐而焚毀,東山鄉民於是迎請“觀音聖像”至東山,建簡單寺堂安奉,信徒於是發起募捐創建“東山碧軒寺”,因此碧雲寺與東山軒寺其實同源,百餘年來維持良好關係。

        碧雲寺在同治八年至民前八年,曾陸續修建數次,民前七年又因大地震毀損一次,但寺方因故無人管理沒有修建,經過信徒爭取,才在民國三十八年重建,蔣介石先生曾親臨獻香,並賜匾額“凌宵寶殿”。

        碧雲寺屋頂的建築真是非常的有特色,龍鳳呈雙、活靈活現......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 碧雲寺前還可眺望嘉南平原,雖然有點霧翳,但是還是可以看得很清楚喔!!




        水火同源,水與火本是相剋之物,但又為何會同時出現呢? 哈哈...在關子嶺內就有這麼一處奇景。水火同源又名水火洞,其地質特殊,壁上冒出的天然氣可使點燃的火焰永不熄滅;但同時又有泉水從崖壁細縫中潺潺流出,形成水中有火,火中有水的特別景觀,令人驚訝水火能同時並存。



        關仔嶺─水火同源,崖壁孔隙泉水流出,在其下方形成一水潭,池中岩壁又時時冒出天然氣,經過點燃後,火就從水中冒出,形成了水火同源的奇觀。昔日,由於鄉人迷信認為這是「神火」,便在其旁設置香案膜拜。水火同源是因天然氣與水同時自岩壁裂縫中冒湧出來,因此 燃燒時的火燄浮在水面上,景觀非常特異難得。






        最後一站來到的是紅葉公園,也是今天的拍攝主題,拜寒流所賜,終於可以看到紅通通的楓葉囉!! 心裡真素高興...,也慶幸自己帶對了鏡頭,呵呵......





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 紅葉公園的最頂端 / 兒童遊樂園。



        最後來兩張蜘蛛的特寫,第一張我不知道它叫做甚麼名字,不過還蠻美的;第二、三隻叫做鬼面蜘蛛,因為它的臉長得像鬼...哈哈......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一亮,就出發!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