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幾張前幾天跟豬豬和錦去安平樹屋拍的照片,拍到最後小fu又沒電了...XD,下次要記取教訓,把電池充滿電,大家勉強看一下。其實安平樹屋來了很多次,發覺一次比一次進步,整體的規劃與營造越來越棒,我還記得很久以前來到樹屋時,感覺真的很像鬼屋,不過今非昔比,樹屋在台南的古蹟中可變成明星景點嚕!!
#1
#2
安平樹屋原為英商德記洋行倉庫,占地一千多坪,推測最早應建於19世紀末及日治初期,之後為「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」倉庫,安順鹽田運來的鹽包靠鹽水溪上岸堆置於此,當時倉庫已有榕樹盤根,樹齡有近百年,形成「樹以牆為幹、屋以葉為瓦」的天然藝術品,因此當地人稱為樹屋。
#3
有去過吳哥窟的人有沒有感覺樹屋也有些許相似的感覺呢?
#4
#5
這次因為相機電池沒電,所以沒拍到三級古蹟德記洋行,不過大家還是可以到超人豬的部落格看看喔! 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,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,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。 原英商德記洋行創建於清同治6年(1867年),位於當時安平的海頭社,大多從事鴉片、樟腦、砂糖等大宗貨物交易。光緒21年(1895年)臺灣割讓日本以後,日政府將鴉片、樟腦大宗貨物交易權收回專賣,洋行貿易量銳減,加上安平港日漸淤塞,影響船舶載卸,紛紛關閉,唯德記洋行仍繼續營業。 宣統3年(1911年)在安平的洋行都關閉後,日人將它改為鹽業會社,臺灣光復以後,再改為臺南鹽場辦公廳舍,民國68年,市政府將德記洋行收回並整修,做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。 英商德記洋行,長二十英丈,寬十二英丈,與先後建立的怡記、和記、東興、唻記,合稱安平五大洋行。洋行建築因為多數採用西方建築,所以視覺上有別於傳統的閩南風格建築。此外,它們也是台灣與西方貿易的歷史證物。
#6
#7
就醬子!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