扛古拉小船載著我們,穿梭在威尼斯的水道上,雖然,我們船上穿著橫條紋的船伕沒有開口唱歌,但很幸運地,前船有客人僱請了二位樂師,我們跟在後頭,免費分享拿坡里民謠─《山塔露琪亞》,這真是道地的威尼斯風情。

山塔露琪亞 讓人跳脫時空

由於水道狹小,兩側的樓房又高,歌手滄老的歌聲迴盪在水道的上空,帶有一點的回音,久久不散。民謠唱畢,手風琴又奏起前奏,這一首是南美民歌《Besame Mucho》,每當歌手唱到「Besame Mucho」這句時,雖然不懂是何意,我也跟著唱和。在千里外的異鄉聽到小時候音樂課本教的世界民謠,讓人跳脫時空,一時不知身在何處。

小船轉入威尼斯的主水道,這個水上之都的著名建築分列兩岸,一覽無遺,透過先前導遊的介紹,這一刻近距離地在水面上遙望。我遙想:當年威尼斯人利用潟湖在海岸邊從無到有建立起這個世界知名的「水都」,何其偉大。

主河道上,有許多的木標,這是來標定水道方向和指測水深用的。每個木標由二、三根直徑約四、五十公分的木桿插入水中而成。據導遊解說,這些木桿深入河下,固定在泥土裡,長度估計十公尺以上。試想,一千多年前要用什麼方法,製成這些木樁?又要用什麼方法來插入、固定?

更不可思議的還在後頭。威尼斯主島上的聖馬可大教堂廣場和周遭的建物,據估計是耗費500萬根木樁,中間再填入石塊當成地基後興建而來的。500萬耶!從1數到500萬都不知多久時間,更何況是一根根三層樓高的木樁,用原始的方法要固植在海中。

的確,現在踏在聖馬可大教堂廣場,局部地區確是凹凹凸凸的,這其實是千年來眾人踩踏的結果。這也證明,如今這個被難以計數的鴿子占據的廣場和周遭的土地,確實是向海爭取來的。

威尼斯人為何要如此花工夫地填海造地?據說是逃難的結果,被追趕到一隅所迫。不過,威尼斯人也擅用地理和天然的資源。在海權時代,由於威尼斯港占據了地中海的水路要塞,據說,十字軍東征要靠水路往返到東歐時(比陸運快速),都要借道這個港口。

情定日落橋 經典電影場景

而威尼斯人也以此為談判的籌碼,要求十字軍必須購買威尼斯造的船和鹽等物資,威尼斯商人因此出名。莎士比亞還有一齣《威尼斯商人》的劇作。如今,鹽場、造船場都還保留著,而且,據說,全世界第一個「海關」也是在威尼斯港創設的,這個抽稅的關務機關建築如今也還在。

靠著「人從橋上走,船從橋下過」這個水上城市的特殊賣點,威尼斯每每成為著名電影取景的地點。我的印象中有《情定日落橋》,《OO7情報員》系列也有過,快艇在狹小水道追逐的畫面最為經典。

這裡的小水道等於是道路,有175條,橫在水道上的拱橋等於是公路的「人行陸橋」有數百座。非主要觀光水道的小水道,常停有快艇、小船,這是威尼斯人的「私家自用車」,停在自家房子的「停車位」。而且,大水道上,則用木樁隔好許多的「停車位」,船與船之間,不會互相撞擊。

好玩的是,既然稱為「水都」,城市內也有計程船和公共汽船,100多個小島就靠這些各式的水上交通工具往返,像陸地一般。

當年的威尼斯,是商貿的中心,如今的威尼斯,水上城市依舊,但靠的卻是觀光。每年約有1,800萬觀光客造訪。但就像傳說中的威尼斯地盤在下陷一般,近年來觀光人次逐次減少中。

在義大利有許多的傳說,依此速度,威尼斯會在多少年後下沈到海裡。當地政府甚至祭出「摩西計畫」,要把下沈速度穩住。不過,我倒覺得,這很像大陸在興建三峽大壩時的伎倆相同,只是要吸引觀光客到此「最後巡禮」的手法。

不過,不管威尼斯何時要從水上城市變成水底城市,至少有生之年,我來過了......威尼斯......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一亮,就出發!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